有關“細胞分裂”幾種常見的解題方法 張蘭(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
摘要🤽♂️🧑🏿🍼:本文總結了“細胞分裂”有關知識幾種常見的解題方法,旨在提高學生對細胞分裂的理解以及解題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細胞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 DNA
“細胞分裂”是滬教版高中《生命科學》第二冊第七章的內容🧗🏼,主要涉及本章第2節《有絲分裂》和第3節《減數分裂》👨👨👦👦♌️,該內容是高考的考點🐛,是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許多生物學資料和考試中相繼出現與細胞分裂有關並且涉及到多個知識點習題,學生對此感到十分棘手。如果指導學生從解題的多個方法入手,將此類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這樣做題就會得心應手🪖,不會犯難👩🔬。本文所述的“簡圖法”👨🏼🎤,以具體的直觀的圖象作為支持,就能順地進行知識遷移,使問題化難為易,從而正確地解決問題💥。再如:口訣記憶法🤵🏽♀️,把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歸納成順口的口訣,簡單易懂,方便記憶🏃🏻♀️♌️。 細胞分裂包括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要突破這一考試難點,比較兩者異同是關鍵,有絲分裂是“復製自己”,將自己的遺傳物質復製一次🕘,然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這樣子代遺傳物質與親代保持穩定,即染色體體數目保持不變🥭🧒🏻;減數分裂是“減半自己”🤽🏼♀️🚯,將自己的遺傳物質復製一次☝🏼,經兩次分裂分配到子細胞中🙉,結果子細胞中遺傳物質減少一半,即染色體減少一半,染色體上的DNA也減少一半。兩種分裂過程如下:
有絲分裂過程🔪:

減數分裂過程:


以上這兩種分裂方式的過程🧤,以及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行為,細胞名稱🦎,相關的計算題、圖解題以及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題還是比較復雜的🚼,學生很容易糊塗,張冠李戴🧑🏽🚀♎️,分不清楚🪫,怎樣把握題幹的關鍵,怎樣把復雜題目化成簡單題目🚪,關鍵在於方法的應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以下四種方法:
一👨🏻🦽、口訣記憶法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各個時期變化特點的描述比較繁瑣,對於學生的掌握來說,特別記憶方面就顯得困難,要記憶的內容多,語言描述的準確性等問題就會出現🪵,考試過程中不容易抓住重點和關鍵詞,因此,老師上課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言簡意賅的總結出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此問題介紹了口訣巧記分裂的過程中各個時期的變化特征🚳,如有絲分裂:間期:“準備莫忘復製合成”,即DNA的復製和蛋白質的合成🌸;前期:“膜仁消失顯現兩體”🏂🏿,即核膜、核仁消失,染色體、紡錘體的出現;中期:“赤道板上點排整齊”,即染色體被紡錘絲牽引整齊的排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後期:“點裂數加均移兩級”🥓,即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一條染色體變成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兩級,染色體數目加倍;末期🏛:“兩消兩現與前期反”,即核膜🧑🏽🍼、核仁重現🧑🏻💻,染色體、紡錘體再次出現,但此時期別忘了還有一個特點動植物體細胞質分裂的方式不同。 減數分裂過程中⛏,一般強調間期(“準備莫忘復製合成”)🛡,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配對聯會成四分體”,“交叉互換發生重組”)和後期(“同分離非同互組合”),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後期(“點裂數加均移兩級”),其他時期的變化與有絲分裂相似。口訣可以幫助學生記憶但還是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本塊知識點。
二、簡圖法 教材上的細胞分裂過程圖片很逼真和詳細,要求掌握的內容就比較多💂🏼♀️,不容易概括👩🏿🎤,老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𓀏,這時老師可以把復雜問題化簡單,上課時強調分裂過程中與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復製和分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是就可以把學生的眼球集中到了細胞中最重要的結構——染色體上👨🏽🍼,因此就可以用圖解法畫出整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行為,而各個時期的變化可以通過口訣法加以記憶。然而💌,有絲分裂過程僅涉及五張圖解🪸,減數分裂卻涉及的圖象就比較多而且變化復雜,學生看到這麽多圖很容易弄混解🌹,感覺記憶的內容比較多🙇🏿♀️,這時,老師就可以好好觀察這些過程圖,合並一些染色體行為相似圖解,從中找出一兩張代表圖代表此分裂過程🤞🏼🙆♀️,畫出簡圖,這樣既方便記憶又方便解題。比如👨❤️👨,減數第一次分裂前、中🛄、後染色體都呈現出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數目、DNA數目都一樣,可以合並,由於中期便於觀察,可以從這三張圖中抽出“中期圖”來代表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之間間期很短,可以認為沒有🤛🏼📌,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張圖合並,認為這張圖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結束的圖解也是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圖🤸🏻♂️☯️;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仍然涉及三張圖,同樣,前期可以和中期合並,取“中期圖”👨👧👧,而後期染色體形態和數量上都發生了改變🧑✈️,與前期和中期不同🦹🏻,是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另一張代表圖,所以要保留👙,根據以上所述,減數分裂簡圖概括如下:

有絲分裂圖解正好是五張圖,就可以是看作簡圖,如下:

這時通過兩張簡圖就可以把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聯系起來⌛️,發現有絲分裂的最初的體細胞與減數分裂的精(卵)原細胞的形態相似,這是就可以讓學生了解,這兩類細胞都是由同一個細胞“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來的,只是後來他們所行使的功能不同。
例題一:某動物經減數分裂後形成的精子中有12條染色體,那麽該動物的體細胞經有絲分裂後期的染色體是多少條? 解析:由於有絲分裂的最初的體細胞與減數分裂的精(卵)原細胞都是由同一個細胞“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來的8️⃣,這兩個細胞就是兩個分裂過程的橋梁,因此通過簡圖,發現精細胞(精子)的圖象和有絲分裂後期圖象中染色體數目是1:4的關系,從而確定有絲分裂後期是48條,當然DNA數目也是一目了然。
三、曲線圖法 有了簡圖,曲線圖就很容易畫出,就不需要去死記硬背曲線以及各個拐角的變化原因🫶🏻。我們教材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是以四條染色體生物的細胞為例的🙄,畫曲線圖前只要把對應簡圖中的各個細胞染色體、DNA的數目數出來就可以畫出😗。如有絲分裂:
數目 | 間期 | 前期 | 中期 | 後期 | 末期 | 染色體 | 4 | 4 | 4 | 4 | 4 | DNA | 4-8 | 8 | 8 | 8 | 4 |
根據數目的變化對應各個時期畫出線段圖如下

減數分裂曲線圖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曲線圖如下:

曲線圖都是以4條染色體生物的細胞圖為例的,如果擴展到其他生物類型,最初染色體、DNA可根據具體的生物類型來定,如某生物染色體數目是2N,就可把相應的4改成2N🧑🏿🔬,其他數目按比例來求。因此可以推廣大多種生物,染色體表示如下🙅🏼♂️:
數目 | 間期 | 前期 | 中期 | 後期 | 末期 | 染色體 | 4(2N) | 4(2N) | 4(2N) | 4(2N) | 4(2N) | DNA | 4(2N)—8(4N) | 8(4N) | 8(4N) | 8(4N) | 4(4N) |
根據以上表格把對應數目替換到曲線圖上,該曲線圖就適合大多數生物類型了👨🦯。
例題二;圖是有關細胞分裂等過程中DNA分子含量的測定結果(a—b為分裂間期);據圖回答: 有絲分裂後

(1)圖中a—i段是過程,,圖中的j—o段表示細胞過程。i—j段是
(2)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發生在圖中的之間,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發生在圖中的之間🚲。 (3)根據圖中DNA含量的變化曲線🫲🏿,請在上圖中畫出對應的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圖👨🏽💻。 解析:本題就將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曲線圖聯系起來了,只要知道曲線圖的來源,就了前一段(a—i)代表減數分裂的DNA變化曲線🚏,而後一段(j—o)代表了有絲分裂的DNA變化曲線☪️,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涉及受精作用;第二小題可以根據口訣記憶法👩🏻💼,找到相應的時期,第三小題🙍♀️,從曲線圖畫出簡圖👩🏿💼,對應畫出染色體變化曲線圖👎🏿🫒。
四🚣🏿🪭、歸納總結法 當涉及到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細胞圖解辨析時,從上面分裂過程進行比較:
| 染色體數目 | 聯會 | 同原染色體 | 有絲分裂 | 偶數 | 無 | 有 | 減數第一次分裂 | 偶數 | 有 | 有 | 減數第二次分裂 | 奇數或偶數 | 無 | 無 |
根據表格分析,我們可以通過三步來辨別各個細胞的圖象⛓:第一步,看染色體數目💀,奇數就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如果是偶數我們就進入第二步💑,看有無聯會,有聯會就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沒有就進入第三步,看是否存在同原染色體🤥,有同原就是有絲分裂,無同原就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例題三: 辨別出以上各圖像所代表的細胞分裂方式及分裂時期

解析🤽🏻♀️:可以根據方法一口訣記憶法和方法四總結歸納法來解題,如B圖🚣🏽☯️,首先染色體數目是偶數,有絲、減Ⅰ🌕、減Ⅱ分裂都有可能🦶,接著看有無“聯會”👡,正好存在,所以該圖是減Ⅰ,根據方法一口訣記憶法“配對聯會成四粉體”聯會正好處於前期。又如F圖🐿,染色體數目是奇數,就是減Ⅱ🧕🏻,有可根據口訣“赤道板上點排整齊”🤒,從而確定是減Ⅱ中期。又如H圖,是偶數,無聯會,有同源,確定有絲,根據口訣“點裂數加均移兩級”,從而確定是有絲分裂後期🦘。
總之⏱,如果能掌握以上四種常見的方法🍼,並且能夠熟練應用這四種方法🙍,有關“細胞分裂”的題目就會比較容易了🐙。
參考文獻🧔🏼:《高中新課標全程復習方略》延邊大學出版社 《生物學教學》2009年11期 王誌權《生物高考的解題技巧》
|